张学良为何被软禁整整54年?蒋介石弥留之际,才对儿子道出实情

张学良为何被软禁整整54年?蒋介石弥留之际,才对儿子道出实情

而此时,蒋介石北伐的目标,正是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掌管的北洋政府。此时的张学良年纪轻轻,却暗暗的在兴中埋下与蒋介石不共戴天的仇恨种子。在第一次北伐失败的经验吸取下,蒋介石第二次北伐进攻猛烈,很快就攻破了张作霖的北洋政府。

随后,张作霖也知自己战败,不愿意做战争失败的俘虏,于是乎连夜逃亡,意图逃回北京,躲避蒋介石的进攻。可无奈,蒋介石的军队太过强大,很快就追上了张作霖逃跑的步伐,蒋介石的炮火将张作霖和他的军队炸的混乱不堪。

而张作霖自身,也被炸弹炸伤,最终在沈阳因抢救无效身亡。张作霖在死前的最后一句话便是,让张学良刚快返回东北,继承他的位置。

而此时张学良得知消息,知道了自己就是东北新的管理者,父亲把东北北洋政府交于他,但是他却年纪轻轻,怎么足够和蒋介石抗衡呢?

于是张学良虽然内心无比增恨蒋介石,但还是和国民党的政府谈和,最终,张学良服从了,东北政府也服从了,自此东北政府被国民党接手,蒋介石的初步贪婪的欲望已经实现,而张学良和蒋介石的恩怨纠缠也就此开始。

东北事变,初起分歧

自从张学良服从蒋介石后,东北三省的军区资源也一直被远在日本岛国的帝国主义虎视眈眈。终于,日本帝国按耐不住,故意频繁与东北三省进行挑事摩擦,而蒋介石向张学良传达命令,要以忍让为主,不必对日本人大动干戈。

而张学良一开始确实对蒋介石唯听即从,可是直到那一天,日本军队就是一匹饿狼,撕咬开了东北三省的口子,对东北三省进行全面强烈进攻,而此时蒋介石的政策依旧是不抵抗。

不出意外,东北三省很快就沦陷了,被日军占领。而此时,背上骂名的不是蒋介石,而是张学良。张学良愤慨不已,他并不理解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,内心的分歧已经慢慢化开,再加之之前蒋介石对自己父亲的进攻,张学良也慢慢在政策上学会谏言反对。

而之后,他结交了当时也支持抗日发杨虎城将军,和杨虎城几番谈论见面后,他深受杨虎城行动的影响。自那以后,张学良的思维在慢慢转变,他也开始意识到,国家安危是大于一切的。

谏言抗日,软禁半生

正当日本帝国主义大放厥词的侵略我们中国的领土时,张学良谏言蒋介石停止国内内战,先抵抗外来的日本军队。而蒋介石依旧坚持自己的不抵抗外敌政策,优先解决内部斗争。

而后,一大波爱国青年学生进行游行示威,可作用效果并没有很大,甚至还被国民党的军队用机枪扫射。在之后的1936年12月,蒋介石又邀请张学良,借以晚宴的名义,实则安排张学良带领一直军队去攻打共产党,而此时的张学良已经忍无可忍了,他认为蒋介石就是昏君。

次日,他与杨虎城联手,召集手下士兵,逼蒋抗日,于是,西安事变就此爆发。而没过多久,此次事件在很多军队的参与下被平息,蒋介石也在这次事件中看清楚了张学良的内心。

随后蒋介石在无奈之际,只能先返回南京,而此次返航,与他一同回来的,还有张学良。蒋介石回到了自己的主场南京,对内心早已不满的张学良进行了审问,最后怕张学良生出事端,直接将他软禁了起来。

而除了蒋介石,没有人知道张学良已经被囚禁,就这样,牢狱外头蒋介石被迫抗日,之后的抗日战争全面胜利,蒋介石被迫逃往台湾,这些张学良都不知道,他被软禁在暗无天日的房间里。

就在蒋介石病危残喘之际,他召来自己的儿子,并且叮嘱他一定要继续软禁张学良。儿子听后不解,蒋介石说到,张学良的势力在东北依旧很深厚,如果将张学良放走,必定会是自己日后的隐患。

张学良当时对已经残弱的国民党来说,威胁巨大。所以蒋介石一直软禁张学良。直到蒋介石父子都双双离开人世,张学良在被软禁54年后才得以被释放。在走出软禁的牢笼时,他已然白发苍苍。张学良也感叹到,这一软禁没想到竟是大半生。

小结:

张学良在年轻时面对蒋介石也曾软弱服从,虽然在软弱服从后,张学良依旧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,但国家的安危与他的无忧形成的鲜明对比,我们都看在眼里。

在西安事变之后,张学良因为思想的改变,也改变了历史上整个中国的大体走向,谏言蒋介石未果后,自己虽然被软禁半生,但他却实实在在为国家做出了不可厚非的贡献。

在他形成的团结国家的思想后,他已经是一个伟大的为国奉献者,他这一生的功过,后世们如何评定都影响不了他团结国家的内心决定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

集合中的(交集,并集,差集,补集,对称差集)
365账号怎么注册

集合中的(交集,并集,差集,补集,对称差集)

📅 07-15 👁️ 5556
抖音怎么查看微信好友
365账号怎么注册

抖音怎么查看微信好友

📅 07-13 👁️ 5852
你在哪里
线上365bet开户

你在哪里

📅 07-09 👁️ 9317